導讀:為企業合理的節稅,也是財務管理人員必須要掌握的賬務技能之一,本文分析了首席財務官(CFO)需要掌握的九種節稅技巧。
一、模擬評稅試一試
稅務機關實行納稅評估,企業應該按稅務機關的評稅方法自行評估,以便及時發現問題,做好應對準備。下面以增值稅為例說明。
稅務機關對增值稅從四個方面進行評估。
1、稅負率:將稅負率與預警值對比。
2、增加值稅負率:用(工資+利潤+折舊+稅金)*增值稅稅率,將得到的結果與企業實際應繳納的增值稅對比,以發現是否少繳增值稅。
3、進項控制額:企業進項最大抵扣額=(銷售成本+存貨本年增加+應付本年減少)*主要進貨的稅率+運費*7%,如果企業抵扣大于上述值,暗示可能進項有問題。
4、投入產出率:用投入原料除以材料消耗定額,測算處可以生產的成品,對算出企業收入,并與報表對比。
企業運用以上指標分析,如果發現異常,就應及時分析原因。
二、存款少可遲繳稅
企業申報以后就應該及時繳稅,但如果由于存款少可以申請遲繳。
存款少到什么情況可以遲繳稅?可動用的銀行存款不足以支付當期工資,或者支付工資以后不足以支付應交稅金。
注意可動用的銀行存款不包括企業不能支付的公積金存款,國家指定用途的存款,各項專用存款。
當期工資是企業根據工資制度計算出的應付工資。
如果出現以上情況,企業應及時申請,辦理延期繳納稅款的手續。
三、沒有生意也申報
企業納稅申報是一項義務,不論企業是否有稅要交。
企業可能因為各種原因沒有稅款要繳納,例如企業處于籌建期間;企業處于免稅期間;企業處于清算期間;清算還沒有結束;企業由于經營不理想,沒有納稅收入或者收益。
這些情況下,企業可能沒有稅款要繳納,但都要按時納稅申報,沒有應納稅稅款的申報就是所謂的零申報。
零申報只是一個簡單的程序。一項簡單的手續,如果不辦理,稅務機關可以每次處以罰款2000元。
四、視同銷售莫亂套
視同銷售就是實際不是銷售也要按銷售納稅,沒有銷售也納稅無疑會增加企業的稅收負擔。
應該視同銷售也納稅無疑會增加企業的稅收負擔。應該視同銷售不繳稅是違規,不應該視同銷售也當成銷售就會繳冤枉稅。
五、看損耗是否正常
企業生產過程中存在各種損耗,投進的原料一部分損耗了,一部分形成產品。在增值稅里,正常損耗的進項可以抵扣,非正常損失的進項不能抵扣,要轉出。
因此,正常劃分正常損耗和非正常損耗對企業納稅非常重要。
六、各行各業有特例
稅務法規有一般的規定,也有針對特殊情況,各個行業的特殊規定。如果對自身行業的特殊規定不了解,企業也會蒙受損失。
七、適用稅率看進項
增值稅第二條規定:圖書銷售使用13%稅率。只要企業是一般納稅人,銷售圖書的稅率就是13%,但有一家公司,也銷售圖書,也是一般納稅人,稅務人員要求該公司按17%納稅。稅務機關有什么依據?
稅務人員解釋:該公司印刷圖書的進項發票是17%,如果該公司適用13%的稅率,那不成了繳13%抵扣17%?那稅務上怎么平衡?
使用稅率只與產品有關,與進項無關。對于稅務人員的解釋一定要三思而行,否則就會聽得糊涂,納稅也糊涂。
八、預收款也要繳稅?
增值稅條例實施細則第33條規定:預收款在發出貨物才產生納稅義務。
財稅【2003】16號也再次強調;除了銷售不動產,其他服務性業務的預收款不需要先繳納營業稅,在確認收入時再繳納營業稅。
有些企業預收款繳稅是因為對方要求開具發票。其實,收到預收款,向對方開具預收款憑證就可以了。預收款憑證不屬于發票,所以稅務機關不監制預收款憑證。
九、不發補貼發雙薪
中國企業福利制度的特點是有人情味,逢年過節都會有發一點所謂的過節費,根據個人所得稅政策的規定,過節費需要并入當月工資繳納個人所得稅。
稅務政策的規定是發放年終雙薪可以單獨作為一個月的工資薪金計算個人所得稅,由于不需要與當月工資合并繳納個稅,因此可以降低稅率,減少員工的個人所得稅負擔。
都是發點錢,過節費交稅多,雙薪繳稅少,所以為了少繳稅,應該改變那種過年發點過節費的做法,改成年底發雙薪的方式。
千萬不要固執己見,認為雙薪是外資企業的玩意,我不玩,我還是發過節費,這樣就會費力不討好。節稅其實很簡單,只要順著稅務規定去安排就可以了。
核心價值理念:為客戶持續高效貢獻最大價值。
Copyright ? 2015
粵ICP備14001735號-5 粵公網安備 44010602001986號